编者按:
我省2022年中考文化课笔试将于6月底举行。今年中考有啥新变化?如何冲刺备考,踢好“临门一脚”?本期《教育周刊》邀请我省初中名师,从复习备考、体育锻炼、心态调整、后勤保障等方面为初三考生及家长支招。
心理篇:调整心态 拥抱中考
惠君老师:
您好,我是一名初三考生,六月即将迎来中考。我希望自己能迎来辉煌时刻,又担心在考场上发挥失常。不稳定的心理状态,让我忐忑不安、患得患失。请问备考冲刺期间应该如何做好心理建设?谢谢!
——一名初三考生
初三考生:
你好!患得患失是许多考生在备考期间经常出现的心理状态。当人们睡眠充足、情绪处于平静自信的状态时,大脑处理信息的能力会增强,更有助于学习效率和考试成绩的提升。忧心忡忡、患得患失会消耗大量心力和脑力,影响学习效果。冲刺阶段的心态建设是备战中考的重要因素,建议你从以下方面做好心态建设。
第一,给焦虑划定边界,将注意力集中到自己能掌控的事情上。请列出你现在能为备战中考所做的事,专注在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上,提高掌控感和效能感。如果焦虑情绪让你晚上辗转难眠,不妨先放松下来闭目养神,同时暗示自己:天亮之前一定能睡着。如果你在考场上出现了严重的焦虑情绪,大脑一片空白,请用深呼吸、干搓脸等方法及时进行调整。
第二,聚焦当下事务,创造心流体验。心流体验指的是一个人全身心投入时全神贯注、心无旁骛的状态。获得心流体验的三大必备条件是明确的目标、技能与挑战水平相匹配和及时的反馈。如果你有明确、力所能及的学习目标、每个学习任务都有相应的知识技能支持、每次学习或考试后都能获得及时反馈,这样的学习过程就能生成一系列的心流体验,增加学习愉悦感,提升学习效率和成绩。
第三,建立稳定秩序,学会忙里偷闲。稳定的秩序体现为生活有规律、学习有计划,这也是稳定情绪的一大法宝。要建立稳定的生活秩序,你要在每日事务清单中安排两类事务:应该做的事和想做的事。每天除了优先安排自己应做的事(学习备考)外,还要为自己想做的事(兴趣爱好等)预留一些时间。前者培养控制感和意义感,后者则能取悦自己。建议考生忙里偷闲,每天做一些取悦自己的事情,为疲惫的身心充电加油。此外,冲刺备考时,要根据大脑的活动规律合理安排学习时间。例如,状态好的时候,完成最重要或最困难的学习任务;状态差的时候,完成一些简单的学习任务或做一些自己喜欢的事。
希望你在冲刺中考时拥有不畏失败的勇气和毅力、解决问题的能力和乐观的心态。奔跑吧,少年!祝你笑傲考场,逢考必胜!
惠君
(作者系海南省心理健康教育特级教师)
考前减压小技巧
●自我暗示减压法
焦虑、烦躁时进行自我鼓励,不妨对自己说:“该复习的我都认真复习了。”“和别的同学相比,我花的功夫一点都不少。既然如此,我又何必紧张呢?”
●焦点转移减压法
有意识地转移注意力是减轻心理压力的有效途径。压力过大时,要转移自己的注意力,做一些或想一些愉快的事缓解心理压力。
●肌肉放松减压法
找一个安静的环境,从上到下或从下到上依次紧张肌肉、放松肌肉,感受肌肉从紧张到放松的感觉。这个方法要持之以恒,每天进行1次—2次,每次10分钟—20分钟。
(徐辑)
学习篇:名师助力 冲刺备考
■ 海南日报记者 计思佳
语文:关注四大板块
海口市第一中学初三语文备课组组长 文瑞芳
1.三关键词、两关联点。
今年中考语文试题紧扣三个关键词:综合性、情境化、应用性,考查综合素养。试题素材关注时事热点,具有海南特点。考生复习时要将热点与教材相联系,关注情境运用。
2.关注四大板块。
“积累与运用”板块
熟练掌握各类字体的形貌、起收笔势、运笔、连笔、省笔等书法知识;在背熟古诗文的基础上,尤其要重视名句的准确默写和理解运用,教材就是命题范围;应用文复习要从格式与内容两方面入手,强化病句修改训练。
“品味与鉴赏”板块
今年的文言文阅读题型延续了去年中考的题型结构,考生要关注注音、解词、译句、品文四项任务;古诗词阅读复习,要有计划、分任务落实教材及“课标”要求,建议默写近三年中考阅读题考过的古诗、词、曲、文;记叙文阅读,要从文章内容、精妙词语品读、句子赏析、主旨理解等方面分类训练。
“思辨与探究”板块
建议从说明类和议论类文体入手,从词语思辨、观点讨论等方面进行答题训练。
“写作与表达”板块
关注情境材料的解读,建议考生选取自己擅长的内容写出规范的记叙文、议论文等。此外,可适当进行演讲稿、书信等写作训练。中考作文想获得高分,要有突出的特点。建议考生写作时侧重以下某个方面的精细训练,例如结构清晰、描写生动、情感真挚等。
数学:摆脱“题海” 举一反三
海南华侨中学初三数学备课组组长 钟立清
1.第一轮复习要回归课本,夯实基础。建立知识思维导图,完善知识框架。
2.第二轮复习要加强知识融合,进行专题专练。考生应以海南中考试题为范本进行专题训练,特别要重视几何综合题和二次函数综合题训练,提高综合解题能力。
3.第三轮复习要通过模拟考试查漏补缺,对考试中存在的问题及时“回头看”,提高答题速度和质量。考生复习时要紧跟老师教学节奏;摆脱“题海”战术进行精练,举一反三,达到“会解一道题就能解一类题”的目标;对近几年的海南中考试题进行研究。
英语:提升阅读能力 训练思维能力
海口市五源河学校九年级英语备课组长 管莉
1.夯实语言基础,主要包括单词、短语、句式、语法等。单词复习时可将相同话题会涉及的单词归为一类进行记忆。同时,利用构词法进行发散式单词记忆。语法复习可结合思维导图,将语法脉络简单化、系统化。
2.提升阅读能力,训练语言思维能力。近几年的中考阅读试题越来越注重考查考生对语篇的综合、分析、判断、推理等能力。考生备考时可将相同话题的阅读文章集合起来,注重练习近几年常考新题型。例如,生词语意猜测题、确定文章标题、寻找文章或段落主旨句和分析篇章结构等。
3.关注与中学生生活相关的热点话题,熟记与热点话题有关的词汇、句式,为写作积累素材。
4.吃透近三年海南省中考英语试题,分析命题思路,把握命题特点。临考前着重复习错题集,避免在考场中再犯同类错误。
道德与法治:开卷考试有技巧
海口市第一中学初三政治备课组组长、高级教师 吴珊
1.关注时政热点。
考生要将时政热点与教材的知识点联系起来,重点关注以下内容: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、2022年全国“两会”、2022年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、2021感动中国年度人物、神舟十二号和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行任务取得圆满成功、博鳌亚洲论坛2022年年会、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入选第一批国家公园名单等。
2.掌握技巧,规范答题。
中考道德与法治科目采用全开卷考试方式。考生做选择题时尽量别翻书,实在记不清时再翻书。做主观题时,审题是关键,首先要搞清楚题目的内容和要求,然后找准材料与教材知识的结合点和答题所需知识点,最后根据不同题型要求确定答题步骤。主观题的答案,既要有教材中的观点原理,又要有考生对材料内容的分析和观点阐述。考生答题时要学会运用政治学科语言,避免口语化答题。
物理:回归教材 追本溯源
海南华侨中学初三物理备课组组长 庄莹莹
1.回归教材。近几年很多中考物理试题的素材都源于教材,考生要重视教材中的插图、图表等,理解背后的物理原理。
2.知识点之间要学会横向、纵向相互迁移,连成线织成网。考生应将思维导图应用到物理复习之中,更直观地感受知识网络的系统性。
3.重视物理实验。考生应通过实验现象的再现,理解实验原理、研究方法、实验过程,概括实验结果并得出结论。
4.注重答题规范性。中考考生失分的一个常见原因就是答题不规范。考生答题时,物理名词描述应准确无误,语言表述要规范。
5.不盲目刷题。关注易错点、未熟练掌握的知识点;善于利用错题本总结归纳;关注高频考题,不做偏题、怪题。
6.关注实际生活和社会热点问题。很多中考物理试题来源于考生熟悉的生活场景,侧重考查考生运用物理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。
化学:思维导图 查漏补缺
海口市第一中学初中化学科组长 何琳
1.重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。注重化学核心知识点的复习,知道哪些是重点、难点,哪些是常考热点、易错点。在一轮单元复习(4月底到5月中旬)和二轮专题复习(5月底到6月初)中,考生要学会画思维导图,将零散、碎片化的单元知识、专题知识联系起来,将学习知识网络化、系统化。在画思维导图的过程中,考生遗漏的知识点就是学习弱项,要多看多分析。
2.注重典型例题和错题分析。在一轮和二轮复习中,考生应重点练习典型例题,不做偏题、怪题;加强重点、难点、易错点题型的练习和变式训练;熟悉中考试题的常见题型,向错题学习。
历史:夯实基础 关注热点
海南华侨中学初三历史备课组组长 谭慧丽
1.夯实基础,熟读教材。
2.关注热点,包括时事热点和今年的周年大事,例如《南京条约》签订等。
3.加强专题归类。备考时要注意知识点之间横向、纵向的联系,关注国别史等。
4.加强易考题型训练,例如近年来常见的史论结合题、历史事件描述题、历史事件联系题等。
5.强化材料题型训练。分析材料后回答问题是中考历史必考题型,一定要注意提升这方面的能力。
运动篇:体育锻炼不可少
■ 海南日报记者 计思佳
海口市第一中学初三体育备课组组长程凤杰建议,在接下来的冲刺阶段,考生每天应进行适度体育锻炼,以良好的状态迎接中考的到来。每天参加1小时左右的体育运动,有助于减轻考生压力,提升备考效率。
第一,考生应根据自己的身体情况和运动习惯,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项目和运动强度。建议考生可参加10分钟—20分钟慢跑、游泳、跳绳和集体性体育游戏等运动。体育运动对改善心肺功能、缓解紧张情绪和提升睡眠质量等都有良好效果。
第二,预防运动损伤。冲刺备考阶段,如果出现运动损伤,会给考生复习和参加考试带来不利影响,影响学习效果。因此,考生进行日常运动时,首先要做好准备活动,让身体充分预热。其次,要了解自己的身体情况,运动量应循序渐进,不要贪多求快。运动结束后要进行拉伸放松,不要马上进食或大量饮水,避免对消化系统产生不良影响。
第三,制订锻炼计划,合理安排锻炼时间。考生应制订冲刺阶段的锻炼计划,对文化课学习和体育锻炼时间进行合理规划。一般情况下,建议考生在每天早晨或晚上放学后进行适度锻炼。此外,还可以利用碎片化时间活动一下身体。例如,课间时间在走廊进行拉伸运动,呼吸一下新鲜空气,缓解学习疲劳。
家长篇:家有考生看过来
■ 海南日报记者 计思佳
家有考生,家长如何做好“后勤保障”工作?海南日报记者近日就此采访了两位初三考生家长。
每周一到周五,海口市民汪女士都会起床为女儿做早餐。“每天早餐都有煮鸡蛋和牛奶,主食是包子、饺子、面包和粥,每天都不重样。”晚上,汪女士为女儿准备了牛奶和水果作为夜宵。每逢周末,汪女士会煲鸡汤、煮牛肉、蒸排骨、蒸鱼等,为女儿补充营养。
女儿熬夜学习时,汪女士会提醒她按时睡觉,养成良好作息习惯。
海口初三考生家长陈先生告诉记者,“儿子上初三后,我和妻子就约定好要给他创造一个轻松的备考环境。”
每次儿子参加模拟考后,陈先生都会和儿子一起分析考试得失。每个周末,陈先生都会和儿子一起到万绿园慢跑,“我们边跑步边聊天。孩子会向我倾诉他在生活、学习中遇到的困难和烦恼,我会对他进行开导,减轻他的心理压力。”
有关专家提醒,孩子备考阶段,家庭氛围要保持常态,家长不要过分关心孩子;多进行情感交流,明确孩子需要什么帮助,才能“对症下药”。此外,家长还应尽量避免给孩子施加压力,既不要问“你紧张吗?”“睡得好吗?”,也不要说“你不要紧张、不要害怕”,这些充满暗示性的言语容易引发孩子的焦虑。
备考期间家长“三忌”
一忌如临大敌。家有考生,有些家长也会出现“考试焦虑症”。建议家长首先要保证自己情绪稳定,然后用积极乐观的心态引导孩子积极应考。
二忌唠叨不休。不要整天把中考挂在嘴边,更不要用“为父母争口气”等言语增加孩子的心理负担。家长不要过多干涉孩子备考,要为他们营造宽松的复习环境。
三忌期望过高。家长要了解孩子的实际学习情况,引导孩子制订合理的中考目标,以轻松心态积极应考。